儿子愤怒地说:“你们现在嫌我什么都不会,可从小你们什么都没让我尝试过,什么事都没让我自己决定过,现在我能会什么?”
面对在家玩游戏,每份工作上不满一个月的儿子的质问,老两口无力反驳。
夫妻俩大龄得子,照顾得分外用心。从幼儿园穿什么,到大学选什么专业,都事无巨细的干预提醒,替孩子选择。
本想自己的提醒,能让孩子少走弯路,有个顺遂的人生。
然而夫妻俩却想不到,老两口退休的年龄,还得一个干保洁,一个开大巴车,贴补30岁在家打游戏的儿子。
父母过度提醒孩子,实质上是剥夺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失去在选择和试错中成长的机会。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反复试错,不断接受挑战的过程。孩子只有经历了,才会走向成熟。
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如同角力拔河,父母前进多少,孩子就会后退多少。父母时时提醒孩子,替孩子都事情都做了。孩子就无事可做,丧失了独立思考,自己判断做选择的能力。
家长在教育中对孩子过度提醒,干预最多的可能就是孩子的作业。现在小区里的2大噪音源,1、装修施工,2、父母陪孩子做作业中的怒吼声。
学习做作业是孩子的任务,但从提醒孩子做作业,到陪做作业,到监督做作业。学习做作业的任务,逐步从孩子那转移到父母身上。
孩子不再主动完成作业,作业成为父母给孩子下的任务。孩子需要等待父母给他下达做作业的时间和作业量。开始对完成的作业量和时间开始讨价还价。
1、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才能在需要的时候寻求父母的帮助
父母对孩子讲授人生经验的时候,通常孩子都不愿意听。孩子处于与父母的权利争夺中,接受父母的提醒,也就等于向父母认输。
孩子本想去做作业的时候,如果父母在旁边提醒,反而会降低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父母的提醒,反而成了孩子学习进步的拦路虎。
孩子需要的是,和父母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向父母请教和需求帮助,并愉快地接受父母的提醒和建议。
2、过度提醒孩子的潜台词是,我“看低”你
“提醒”是一个居高临下的态度,孩子感受到的是,妈妈觉得我能力不行,不够自觉。虽然父母可能并没有这种想法,但我们需要换位到孩子的角度。
多次被提醒的孩子,会认为自己就是做不好,信心不足,父母的每一次提醒,都是对孩子的伤害,或者引起孩子的对抗。
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作业的意思就是:“我相信你有能力搞定自己的事情。”孩子感受的是尊重和信任,并且在不多的试错中成长。
当孩子认识到,自己需要外部的约束时,父母就不能袖手旁观了。比如,孩子说早上起来比较困难,希望妈妈早上能叫自己起床,那我们就不能放任不管。
只要是自尊心没有受到过,严重打击的孩子,都是非常渴望完成,老师交代的课后作业。孩子有足够的内驱力,完成课后作业。
家长常说孩子做作业都不积极,回家总是晚到,被催促了才去做作业。其实并不是孩子做作业拖拉,而是没有时间观念。
而是孩子习惯了父母的催促,孩子习惯了去判断催促的“火气值”,去决定是否要去作业了。我们替孩子决定了,他何时做作业。我们没有给孩子机会,去锻炼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却又要求孩子具备时间管理的能力。
我们父母要明确,学习和作业是孩子自己的课题,在孩子还小,没有足够能力规划自己的时间时,我们需要协助孩子,但不能替孩子做决定。
所以,养育孩子,孩子需要的是,父母提供长期稳定的生活环境。做父母,尽力就好,做60分的父母。
我们不能用“都是为孩子好”的想法,用单一的亲子关系,斩断了孩子独自探索人生的可能,即使孩子选择的道路,可能是布满荆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