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知道孩子出生之后都不到1斤的时候,非常担心、非常害怕。”今年2月,一对胎龄只有26周零5天的双胎宝宝来到这个世界。出生时姐姐小甜890克,而妹妹小馨体重仅438克,还没一瓶矿泉水重。这对双胞胎的母亲得知孩子的情况后焦急万分。
近日,经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下简称“广医三院”)新生儿科百余天连续救治和精心护理,双胞胎姐妹已经陆续出院。6月9日,出生时不足1斤的妹妹小馨出院,体重已经达到2690克。据悉,小馨是广州市目前成功救治的最低体重早产儿。
肾病综合征、肺水肿、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植入、双胎妊娠……本来怀上双胞胎的洪女士和家人非常高兴,期待着腹中的宝宝长大,不料孕中期竟然遭遇了十多个妊娠期高危疾病……
针对洪女士的情况,广医三院立刻组织了多学科会诊,经专家讨论认为,母亲病情复杂、危重,已经危及母胎安全,尽管胎儿孕周小、双胎发育不均衡,但仍需及时终止妊娠。
2月24日,在专家团队的保驾护航之下,“小甜馨”姐妹顺利地出生了。
“孩子刚出生时发育很不理想,皮肤‘吹弹可破’,尤其是肚皮就像果冻一样,脏器、血管清晰可见。”广医三院儿科主任医师吴繁介绍道,刚出生的小馨仅仅438克,看起来比成年人的手掌还要小,她的胳膊比成人的小指还要细。她的身长、头围分别只有28厘米、22厘米,成年人的手指比她胳膊粗,巴掌都比她个头要大,且姐妹俩体重相差约一倍,救治难度极大。
躺在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保温箱里的小姐妹,身上插满各种管子,皮肤菲薄,胸廓随着呼吸机节律一起一伏,生命极为脆弱。
“26周的早产儿体重中位数在800克左右,而妹妹小馨的体重仅有同样胎龄早产儿的一半左右,这意味着她的发育远低于正常水平,救治难度更大。”广医三院儿科崔其亮教授介绍。
“对于超早产、超低体重儿,救治措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有操作和处理都必须精细化,特别是出生体重只有438克的小馨,每一项救治措施都是在与死神的搏斗。”吴繁说道。
对于这个掌心大小的宝宝,任何细小的病情变化,如果发现不及时、救治不到位,都有可能影响她的预后甚至危及生命。主管医生苏志文和护理团队组成的医护救治队伍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守护在床旁,认真观察和记录小姐妹病情的细微变化,仔细评估小馨病情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最新的专业理念和专科技术,实施最优的个体化治疗。
针对小馨呼吸功能发育不成熟的问题,一方面要给予积极的呼吸支持,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因此而引起的呼吸道损伤,为此救治团队采用了多种呼吸支持模式,早期应用高频振荡通气,2周后就顺利改为无创辅助通气,小馨未出现超早产宝宝容易发生的肺出血、气胸、严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并发症。
为了让宝宝未来尽快适应外界环境,促进宝宝肠道生长发育,并且能获得良好的营养支持,生后很早期团队就给予小甜馨姐妹微量喂养、初乳口腔护理,更好地促进她们消化系统功能成熟,在精心的护理之下,小馨不到4周即达到全肠内营养。
同时,团队密切监测,让小甜馨姐妹维持良好的心脑循环功能状态,避免发生严重的早产儿脑部疾病,严格预防感染,做好钙、磷、镁、维生素等多种微量元素的补充,防止贫血发生、甲状腺功能维持等,通过精准的个体化诊断,为小姐妹生命保驾护航。
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救治之下,住院84天的小甜姐姐先出院了,出院时体重达2810克,在6月1日回访时,矫正胎龄40+3周,体重已达3440克,各项生长发育指标都达到了同龄宝宝的正常水平。6月9日,住院105天的小馨也出院了,体重达到了2690克。
“我们的目标不只是要把这些小宝宝救活,还要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健康生长,除了要重视其体格生长指标,如体重、身长、头围的追赶性生长外,尤其要关注未来一段日子里的神经发育、骨代谢、器官功能,以及心理行为等问题。”崔其亮和团队一起为小馨制定了系列的治疗方案,如从NICU转到母婴同室病房,让妈妈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学习更多护理知识,也为小馨出院后随访管理的作了详细的安排。
据了解,虽然与姐姐相比,妹妹的体重等指标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但与生长曲线对比,相对于出生时的状态已有了较好的改善,姐妹俩未来还需要在儿童成长发育专科进行专业的科学随访管理,及时评估生长发育情况,如有问题及时干预,才能逐步“追赶”同龄宝宝的生长发育标准,实现未来的健康成长。
崔其亮谈道,这些年来我国妇幼健康工作进展喜人。国家卫健委在5月30日的新闻发布会中曾介绍,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已下降到16.1/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5.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7.1‰,儿童保健以及出生缺陷防治等重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个案的成功是建立在体系之上的,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近些年的发展是更多宝宝平安降生的最大保障。”崔其亮说道。(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