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始于家庭,孩子从家庭学校“毕业”后,才进入传统意义上的学校。
在家庭这所学校中,最重要的教师是父母,最重要的课程是培养习惯和态度,最重要的教材是父母的言行。
如果说,孩子的成长是一路降妖除魔修成正果的过程,那么,父母就是孩子的活菩萨,帮助孩子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成就一番事业。
每一位学霸的背后,都站着一群优秀而凌厉的家长、父母。
大多数父母认为:我在这个家里是不需要改变的。
所以面对让自己处处不满意的孩子,他们始终认为是孩子的问题。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听话,成绩那么好,你却处处不如人?”
不是的,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
有一个孩子经常逃学旷课,沉迷手机游戏,情绪很不稳定,还会对父母大打出手。
他父母决定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学校却要求父母和孩子一起“上课”。
生活在和睦的家庭里,父母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孩子就会表现得文明有礼,不断追求学习的进步。
反之,如果家庭不和谐,父母过得浑浑噩噩,孩子无法吸收好的营养,只会变成父母的又一个“翻版”。
家庭教育就是父母书写的结果,看一个孩子就知道他父母是什么样的人,看父母就知道他的孩子会是什么样。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父母的心愿。但成就一个孩子,绝不能够静待花开。
正如托尔斯泰所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他想,要是孩子看到我浑浑噩噩,自己也不思进取,岂不是害了孩子吗?
于是,27岁的苏洵开始发奋读书,终于在闭门苦读五六年后写出了好文章,得到欧阳修的赏识。
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热爱学习,参加科举考试双双中举,一时名动天下。
最成功的父母,就是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专家,最基本的生活习惯都模仿自父母的言行,身上无一处不印刻着父母的烙印。
父母一定要表现出好的一面,让孩子模仿好的行为与习惯,否则就会亲手“教坏”了孩子。
好父母多是好学勤学的父母
他还给家庭教育总结了一条方程式:教育的成果=用心程度×方式方法×理念和思维方式。
这时候,父母的认知和观念,如果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不知道新潮名词,不懂得新词汇的含义,不会使用现代化信息工具。
甚至还有一定的观念陈旧和OUT,你想凭借家长权威去指导孩子,孩子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服气。
通过网络学习、学习团队的促进等等,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现代化生活和发展理念。
家长自己一直在成长,成长一直是家庭里的重要观念。
是的,你的工作很匆忙。
可是,孩子成长的节奏和频率,也非常匆忙。
迎着初升的朝阳,和煦的春风,孩子向上拔节的速度远远超过我们想象的速度。
孩子需要的最有效的陪伴时间,不过就是十几年时间。
等到有一天,你想去关心和管理孩子的时候,发现他已经长大成人。
当然,孩子在缺少陪伴的环境中所养成的一些坏毛病,比如孤独、自卑、斤斤计较等等,可能会陪伴他的终生,不好克服。
李开复曾经这样呼吁:“不要以为孩子送到学校了,一切都是老师的事情,然后回家了就督促做作业。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
哈佛心理学教授吉尔博特说:“十年以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个小时而遗憾。”
教育好孩子,是父母这一生最重要的事业。
每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是有迹可循的。
家庭是土壤,父母是根,孩子是果实,所有的因果关系都围绕着家庭和父母。
只有根深了,根壮了,根系发达了,孩子这枚果实,才会更饱满。
每一个为孩子的父母,都应该让家庭之根,更发达,更细密。
为家庭注入正能量,为孩子积累源源不断的好能量、好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