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孩子因为自卑而烦恼时,有没有人能告诉他――你的人生其实还有无数种可能?
经常听到家长抱怨:这孩子,窝里横外面怂,家里凶得很呢!
- 这样的孩子正是自卑自身的软弱,才会跑到能让自己觉得强大的环境中去。
如果父母这时刻意批评孩子“窝里横外面怂”,只会让孩子逐渐失去对家庭的安全感。
帮助他们建立探索外界的通道,不逼迫孩子马上就要做到什么程度,而是示范着先让孩子看你做,然后在他取得一点点进步,比如主动打招呼、主动唱一首歌时积极的鼓励。
“哇!你是怎么做到的!”这样的话语,能让孩子摆脱自卑情绪,觉得原来我也可以!
- 这可能与外界对他的要求有关,让他无法接纳“这么差劲、这么胆小”的自己。
正如《心灵捕手》中的威尔,在麻省理工当清洁工的他聪明绝顶却乖张叛逆,很多“问题孩子”其实都是这种类型。
越是叛逆与不羁,越是暴力与反抗,其实越需要父母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自卑与无力感。
“其实这不是你的错”,心理咨询师肖恩正是用这一句话融化了威尔的伪装,让这个少年第一次感受到:
我不被爱,不是我的错。
我是值得存在的。
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心里却想“我就是个笨蛋了,像那些优秀的孩子一样考上大学是不可能的”。
- 这样的孩子,习惯了失败,眼睛总是盯着自己做不好的地方。
- 越是做不好,就越喜欢和他人去比较,在自卑情结中越陷越深。
越是喜欢妄自菲薄的孩子,就不要去给他“贴标签”。
试着用例外提问的方式:你从来就没有做对过一次吗?
只要用一个事例,即可以证明给孩子看――你不是从来都不可以。
与用愤怒掩饰害怕相反,有的孩子显得特别柔弱,长辈对其说话声音大一点,就开始抽泣。
-愤怒、眼泪和道歉一样,可能都是自卑感的表现。
-如果一个孩子发现眼泪是控制别人的最佳武器,他就会变成爱哭的孩子。
父母除了关注孩子内心的真实需要,也要明确孩子内心的真实目的。
-喜欢评价他人的孩子,往往生活在经常“被评价”的环境当中。
父母对孩子是接纳的、认可的,孩子的内心就会启动正面的评价体系。
父母若习惯对孩子挑剔与苛刻,孩子学会的也就是挑剔与嘲讽。
这都怪你!如果不是你没早点叫我,我就不会迟到了!
自卑的人为了更快地达到目的,他会选出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把过错推给他人。
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列出具体一、二、三可以改进的地方,再来寻求他人的合作与帮助。
我们从不怀疑每位父母爱孩子的心,但当孩子做事不尽如人意时,发生错误时,请父母能够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身作则,正确地引导孩子向好发展,不要等到孩子对我们绝望了,才知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