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的专注力,有一个让很多家长都摸不着头脑的现象:
你要说孩子专注力不强吧,他在看动画片的时候,却能做到高度集中,眼睛盯着屏幕,身体一动不动,全神贯注地沉浸其中,一个多小时的电影都能从头看到尾。
你要说孩子专注力强吧,他在看书、玩拼图、搭积木、上课的时候,却又分分钟跑神,屁股上跟长刺了一样扭来扭去,一会要喝水,一会要上厕所,五六分钟都专注不下来。
孩子的专注力到底强不强呢?还是说,这孩子的学习态度有问题,只愿意把专注力用在看动画片这类消遣的事情上。
如果你用看电视的专注强度来判断孩子的专注力水平,那就真的是踩到了坑里。
看电视的专注力和看书学习的专注力,不是一种专注力
在整个幼儿期(2-6岁),幼儿注意的特点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而有意注意刚刚萌芽-----《透视幼儿心理世界》
孩子的注意力分为两个部分:无意注意力和有意注意力,有意注意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随着大脑的发育水平逐渐形成并成熟起来的。
无意注意力是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力努力参与,不由自主的一种被动注意方式,好听的声音、颜色鲜艳的图画、生动多变的卡通形象、突发的变化都会引起孩子的无意注意。
动画片就是这样生动且多变的刺激物,非常符合幼儿阶段的注意力特点,同样都是电视里放的节目,动画片就比记录品更能吸引三四岁孩子的注意力。
当你认真地跟孩子讲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却在注意你衣服上的小猫图案。
有意注意力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的意志力努力参与的一种主动注意方式,我们家长重视的“专注力”指的就是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的发展和大脑高级区域:前额叶皮层的成熟程度以及大脑神经元细胞的髓鞘化过程密不可分,这两个部分的发育程度在幼儿期还是很薄弱的。
幼儿阶段的有意注意稳定性比较差,多是随意注意,注意的范围小,比较容易被活动多变的事物吸引-----《透视幼儿心理世界》
所以,假如你正在教一个4岁的孩子学认字,外面突然响起了消防车“呜哇呜哇”的警笛声,孩子的注意力会立刻跑到消防车的声音上,他很难排除这个干扰因素专注于认字上。
当孩子沉浸在电视节目中的时候,并不是孩子预设了“看动画片是为了学习知识”这个目标,然后用自己强有力的意志力控制着,专注地看完整集动画片,而是被“动画片”的设定牵着注意力走。
综上所述:专注于动画片的孩子,运转的是无意注意,而看书、上课、写作业等和学习有关的事情,需要的则是有意注意。
要想帮助孩子获得持久的有意注意,提高专注力,家长需要根据上文所说的注意力发展规律来有意识培养:
3岁之前很多家庭都能做到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但是上了幼儿园之后就很难做到了,首先幼儿园是给孩子放动画片的,所以回到家中,就无需再让孩子看了,减少这种无意注意的时间。
带孩子下楼运动、和小朋友们做游戏,促进大脑的发育,让神经元之间活络起来,更有利于髓鞘化的进程。
如果孩子非要看,也应该规定好时间,一次只能看一集(选择每集时间十几分钟的动画片),不要让孩子一看就是一个多小时。
孩子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尽量不要去打扰他,比如喂水、喂水果,这种突如其来的关心是专注力的杀手,哪怕是他正在看动画片,也不要去打断他。
如果孩子要开始看书、画画,就把桌面上不相关的物件都拿走,避免这些东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其他家人看电视、说话的声音不要太大。
那种“闹市中亦可安静看书”的强抗干扰能力,不是幼儿阶段的孩子能达到的高度,所以,我们需要尽可能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干扰因素较少的环境,慢慢培养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可以训练培养出来的,根据这个阶段幼儿的兴趣点所在,可以让他们玩拼图、迷宫、搭积木、找不同等游戏。
这些游戏本身很有趣,符合孩子爱玩的兴趣点,同时调动起孩子的意志力、脑力集中在游戏中,沉浸在这种状态下的孩子,抗干扰能力也会逐渐变强。
此外,还有格舒尔特方格训练,3岁以上能够认识10以内数字的孩子就可以玩起来了,可以从最简单的九宫格做起,训练孩子的检索能力、专注力和反应速度。
4、不要随意给孩子贴上专注力差、多动症的标签
关于孩子的专注力时间,有这样一个公式:孩子专注学习的时间=生理年龄+1。
比如孩子现在4岁,专注于看书的平均时间就是5分钟,达到这个标准,就说明孩子的专注力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这本书非常有趣,家长读的也很有技巧,孩子可能会专注到10分钟。
如果我们了解专注力的发展规律,就会客观地考虑一个因素:老师的课程是不是很无聊?不在孩子的兴趣点上,而不是直接判定是孩子专注力不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