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儿童阶段有多个发展的关键期,比如说三到四岁是情绪发展的关键期,五到六岁是自控力发展的关键期。但是你们知道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吗?那就是六到八岁。也就是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好习惯和坏习惯都在这个时候形成并固定了下来。所以一二年级养成好的习惯,真的要比考几次好的分数要重要的多。
双减以后,孩子作业、考试相对以前都减少了,而且教育部规定一二年级不能布置书面作业,因为整个小学阶段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习惯好了,成绩自然好了。
有些家长可能为了提高一分两分的成绩给孩子刷题,我想说成绩是暂时的,好的学习习惯才是陪伴孩子一生的核心能力。那一定要让孩子养成的三个习惯是什么呢?
一、阅读与思考的习惯
新教育专家朱永新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爱读书的孩子即使长大好不到哪去,但也绝对差不到哪去。”
比如语文学习,我强调90%在于阅读与思考,只有10%是书写方面的。为什么强调的是阅读与思考呢,因为许多孩子都爱看课外书籍,这是好事,但是呢家长也发现,自己的孩子虽然爱读书,但是阅读理解并不好,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孩子在读书的时候没有思考,读得快,忘得快,养成了泛读的习惯。这泛读的习惯被带到作业和考试中去,就容易出现低级错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边读边思考,一二年级学习的课文,接触的文章篇幅都比较小,所以只要孩子能说出读完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就可以了,如果孩子能和你绘声绘色地再把故事讲一遍,那么效果会更好。
很多家长发现刚上小学或者正处于幼小衔接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磨蹭,拖沓的习惯。良好的时间观念是幼儿形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前提,更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个有时间观念的幼儿,通常做事情会比较有条理性,主次分明,效率很高。而没有时间观念的幼儿,即使他知道几点、几号、星期几,却不一定懂得合理地使用和分配时间,做事情作风拖拉,没有秩序感。
因此,如果幼儿从小就有很强的时间概念和感知,能够从小就有合理分配时间的意识,将会对幼儿今后的生活学习非常有帮助。以下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和孩子一起规定学习时间期限,并根据孩子的意愿制订计划,孩子有参与感、有自主权,他更愿意执行自己的计划,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指导孩子在自己最佳的学习时间内学习,这样,孩子能更专注,效率也更高。
2、让孩子自己做主:在休假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自己做主,规划自己的一天。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体验一天的计划安排制定。从而明白时间的重要性。
3、告诉孩子拖拉的后果需要自己承担:孩子因为年龄小,缺乏自制力,专注力也不稳定,所以偶尔拖拉也是常有的事,抓住每一次孩子拖拉的事件,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
有时候这样的方式比家长不停地说教效果要好的多。
4.感知时间。可以用番茄记时法来感知25分钟到底有多久。所谓番茄计时法指的是番茄工作法,是一种管理方法,是指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进行短暂休息一下,然后再开始下一个番茄。
让孩子分清做事轻重缓急很重要。我们都知道在职场上,我们通常会按照紧急与否、重要与否列个事项推进表,这完全可以应用到孩子的学习上。比如放学回家最重要的就是完成作业,这时候可以把作业按照重要和紧急程度排序,先做最紧急的,明早就要上交的,把最多的时间留给最重要的功课,最后来预习。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我们通常建议是孩子回家不是太晚的话,一定要先做作业,这样才能最低限度的保持精力,而不是回家先玩,把时间精力都消耗差不多了再手忙脚乱补作业。
专注力比勤奋和努力都要重要。为什么呢?因为当我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勤奋和努力都是在浪费时间,成效低下,疲惫不堪。你想想,孩子每天写作业磨蹭到这么晚,是不是这个道理?或许我们能看到一些清北学霸特别勤奋,但是隐藏在情况背后的真正的特质,是一种更加本源的能力,就是专注力。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有很多种方法,比如上面我提到的番茄计时法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比如让孩子一次只干一件事,比如不打扰孩子,保护孩子原本的专注力,比如在游戏中锻炼孩子的专注力……
培养孩子专注力有很多方法,大体总结下来就是清除分心的事物,环境,培养孩子抵制诱惑的能力,多鼓励赞美孩子,让孩子体验到专注的乐趣与正面刺激。
其实孩子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培养,但是我觉得这三大方面是需要长期坚持,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而且这几个能力培养好了是可以受益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