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根据2010年第三次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儿童哮喘患病率为3.02%。
雾化吸入疗法已经成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手段,特别是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维持期,雾化吸入治疗一般没有年龄限制,也是年幼儿哮喘的首选治疗方法,无复杂技术要求。
家庭雾化具有简单、实用、易于操作等特点逐渐受到哮喘儿童家长的青睐,同时患儿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治疗,也能更好的配合吸入治疗,避免因恐惧而造成哭闹,依从性明显好于院内的雾化治疗。
国内外各种指南也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家庭选择在家中对哮喘儿童进行长期的雾化治疗,下面就来看看家庭雾化治疗时,家长应该知道的相关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装置及正确的使用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首先我们要明白雾化治疗的原理,雾化治疗就是应用特别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将药物制成气溶胶微粒,吸入后沉降于下气道或肺泡,达到治疗的目的。
理想的家用型雾化器应该具备体积小、噪声低、出雾效率快、便于携带和使用方便等特点,雾化器输出的雾化微粒必须在1~5ΜM,才能保证药物能够到达下呼吸道。
家长们在选择雾化机器的时候,必须看清输出的雾化微粒参数,选择合适的雾化治疗仪。
临床中能达到上述要求者多为压缩雾化器,超声雾化器由于雾滴密度大、有效药物颗粒少,且可增加气道阻力一般不建议使用。
雾化治疗前应根据医嘱充分了解患儿治疗方案及疗程,临床上儿童雾化治疗的药物较多,包括布地奈德、特布他林和异丙托溴安等,药物的选择需遵循医生的意见,包括药物的品种、剂量和使用方法等。
哮喘的控制需要长期、持续、规范化的治疗,减药或停药有其相当严格的标准,必须经过临床医生充分的判断,切勿擅自给儿童用药、减药或停药。
雾化治疗前需充分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这样有利于气溶胶在下呼吸道和肺内沉积。
家庭雾化吸入过程中,刚出雾时不要急于罩住口鼻,防止因药物刺激而引起咳嗽,应慢慢的将雾化面罩紧贴住幼儿口鼻。
雾化时如果患儿哭闹剧烈可暂停一会再进行,安静时吸入比哭吵时效果更好,因为患儿哭闹厉害时大部分的药物并没有进入呼吸道,反而沉积到了口咽部和面部。
雾化治疗时雾化液的总量一般保持在3-4ML,可在10-15分钟输出全部药液。
雾化结束后先摘除面罩或咬嘴再关闭机器电源,确保机器呈非带电状态。
对于大一些的儿童需要漱口,而小一些的儿童如果还不会漱口则选择喝水,并清洗面部,防止药物在面部及口咽部的沉积,减少咽部不适及药物在口腔中残留,减少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对于一些小婴儿也可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擦拭口腔进行口腔护理。
雾化治疗结束后也需要对雾化治疗管道、雾化面罩、雾化机器进行必要的清洗和消毒。喷雾器使用完后为防止药物结晶堵塞喷嘴,可加入少量清水雾化数10秒,然后再冲洗喷雾器。
将除空气导管外的所有喷雾器配件一起用清水(或温水)冲洗干净,甩干残留的水,将各部件放在干净的布或纸巾上晾干,或用布擦干,喷雾器完全干燥后,组装喷雾器放入干净的盒内备用。
雾化面罩和雾化机器也应该根据说明书提示定期消毒。雾化机器一般每周消毒1次,使用厂家建议的消毒液对设备进行消毒,雾化机器不用时,用干净的布盖住机器,保持机器的清洁。
值得一提的是,对使用一次没有用完的雾化药物,也可以放入4℃冰箱中保存,为避免影响药物疗效,建议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
家庭雾化吸入治疗不仅是治疗场所的改变,更是个体化治疗、自我管理理念的提升和治疗模式的突破。家庭雾化时患儿对家庭环境熟悉,避免哭闹,容易配合,增加患儿依从性,药物疗效也会更好。当然家庭雾化虽然快捷方便,但由于没有医生的现场指导也存在很多潜在的危险,家长应注意观察,特别是小于1岁的患儿,家庭雾化甚至可能导致缺氧和窒息,家长应及时甄别,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可立即停止雾化治疗,必要时仍需至医院进行评估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