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了一条视频,是一位爸爸的含泪自述。
他在儿子的IPAD上面看到儿子亲手写下的一句话:杀了小树爸爸。
小树爸爸很震惊,他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事,让六岁的孩子这么恨自己。
作为父母,也许我们觉得想:这样管教不是应该的吗,教育本身不就是纠正孩子的错误吗?
其实不是,这并不是教育,而是在不断压缩孩子的成长空间,不断绞杀孩子的自由意志。
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幕幕扎心的亲子关系――父母用心关照,孩子却觉得自己不如孤儿。父母拼尽全力,把孩子培养成了仇人。
有一些养育方式,就是在把孩子推远,就是在用无形的刀子伤害孩子。
这四种父母,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施展自己的控制欲,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把孩子养成了仇人。
从小被父母伤害过的孩子,都在心里默默说过一句话:等我有了孩子,我一定不会这样对待他。
事实上,从小没有被好好爱过的孩子,做了父母之后并不会天生就会爱孩子。
在意识层面,他们会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内在小孩,努力补偿那个小孩,补偿曾经受伤的自己。
但是在潜意识层面,他们又会嫉妒自己孩子,孩子的快乐会激起他们内心的伤痛。
他们会认同父母的养育方式,认同父母的强大。然后把同样的伤痛,施加给自己的孩子。
曾奇峰老师说:父母会让孩子重复自己的创伤,从而把孩子培养成最理解自己的人。
就像上面提到的小树爸爸,他总是被父母骂到去厕所偷偷哭,他因为弄丢一只鞋被妈妈数落了半个月,导致他都很害怕回家。
当了父亲后,他又把那种恐惧感“遗传”给了自己的孩子。
就像《都挺好》中苏明玉的妈妈,她自己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长大,她明明是一个受害者。做了母亲之后,她又成了施暴者。
就像我们这代人的父母,他们自己吃过不少生活的苦,他们也能立志好好奋斗,让自己的孩子过好日子。
还会用一句“我们小时候比你惨多了”,来激起孩子的无力感。
这代代相传的伤痛,成了一代代孩子对父母的怨恨。
我们对父母曾经的不满,都变成了孩子现在对我们的不满。
曾经有这样一条新闻,一名24岁的男子报警说“我杀人了,我把我杀了”。
警察到了之后,他只有一个请求,就是让警察把他带走,主动要求被拘留。
这位24岁的男子,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当天晚上两个孩子有点困了,妈妈就一直唠叨着催促他带着孩子们去睡觉。
就是这一次的催促,激起了男子内心深处埋藏了20多年的压抑。
从小到大,不管是吃饭睡觉的小事,还是结婚生子的大事,妈妈总是事无巨细地盯着他,催促他,要求他,他没有一点点的自由。
很多父母在生理年纪上,都已经老大不小,但是心理上,还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一样。
对待孩子也是一样的,他们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期待发展,完成自己期待的大小事务。
而孩子作为一个弱小又独立的个体,他们一直被父母支配着。
为了爱父母,他们愿意多多忍让,可是在忍让的过程孩子会越来越怨恨父母,也越来越讨厌自己。
那句“我把我杀了”,看起来是一句玩笑,其实是潜意识的流露。
妈妈的高控制欲,挤占了他的自我空间。母子两个人长期共用一个灵魂,而且孩子一直是空间被压缩的那一个。
终于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要么他“杀了”自己,完全服从妈妈,成为没有自我的工具人。
要么,他“杀了”母亲,与母亲完成分离,拒绝接受母亲的意志强加。
控制欲太强的自恋父母,一步步把孩子逼到了仇人的境地。
有一类中国式父母,身上充满了悲情的味道。
他们一生都过得很苦,为了孩子燃烧着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恨不得把骨头都砸碎了给孩子。
可是,这种父母往往换不来孩子的感恩,反而还会让孩子怨恨。
《安家》里面有一对卖包子的老严夫妻,他们一个包子赚五毛钱,住在卖包子的铺子里,靠着这样日积月累攒了300万给儿子全款买房。
他们连还贷款的苦都舍不得让儿子吃,但是儿子用什么回馈他们了呢?
儿子住进新房,把来投奔他的父母赶出门外。
可这背后藏着的真相是,父母只付出不接受,利用“清白感”把自己置于关系的高位。
热播的电视剧《亲爱的小孩》中,婆婆带孩子的时候沉迷打麻将,把孩子从婴儿车上摔下去了。
儿子儿媳想要怪她,她就拿出自己擦了三遍地,每天辛辛苦苦做饭来堵住对方的嘴。
用内疚感控制孩子,也是父母常用的方式。
他们无法面对自己的内疚感,也不愿意感觉到内疚,所以就把内疚投射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去体验这种内疚感。
一个人的内疚感积累多了,就变成了愤怒,想要逃离的愤怒。
所以现实中,含辛茹苦的父母,往往养出不懂感恩的孩子。过度付出的父母,让孩子想要远离。
适当的内疚,会激发人的责任感。但是过度内疚,会让人感到恐惧。
当父母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就会通过掌控孩子人生的方式,获取内心的安全感。
父母操控孩子的方式有很多,有的是用内疚操控,有的是用冷漠操控,有的是用暴力操控,有的是用贬低的方式操控。
《圆桌派》中有一个话题讨论的是,父母为什么喜欢告诉孩子,他们是垃圾桶捡来的?
窦文涛说了一个观点:本质上这是一种操控,他们就是想看着你恐惧,你害怕他们就笑了。
“让孩子觉得害怕”,这的确是很好的操控方式。
我们很难控制一个比我们强大的人,越是弱小的人越容易被控制。
所以父母喜欢通过贬低、否定的方式,让孩子觉得“我这么糟糕,除了父母没有人要我”,从而更好的控制孩子。
他们口口声声说是爱,是为你好,或许是在PUA。
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帖子,一位网友说成年后父母都会拆他的门锁,翻他的包。不管他多么低眉顺眼,都会被父母打骂。
父母把他当成私人物品,想打就打想骂就骂。哪怕侮辱他人格,他还得跪舔回去,要不然父母就说他不孝顺。
“后来我爆发了,谁也不理谁”。
他们明明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却满嘴都是“为你好”。
当有一天,孩子不愿意继续没有尊严没有人格的生活时,就是与父母决绝之日。
相信大多数父母,都不愿意和孩子成为敌对的关系。
我也知道,大多数父母并不懂爱的方式。
他们认不清自己,也不愿意了解孩子的感受。
于是,在点点滴滴的积累中,把孩子一点点推远。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爱,什么才是孩子需要的爱与自由呢?
有一位网友说的很好:
是实实在在的爱,是不必慌张与害怕,是付出可以得到回报,是我爱你你也爱我,是我有安全感与勇气。
做到这些并不容易,因为很多父母本身都是受过伤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