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许多孩子长大后,见过了不少“世面”,回到家反而嫌弃起父母来。
嫌弃父母没有万贯家财,让他少奋斗几十年;嫌弃父母才学不够,跟不上世界的步伐
矛盾的是,恰恰是这类父母,倾自己所有满足孩子,可孩子不懂珍惜,一味加倍索取,这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微信公号:国学生活】
古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孩子本是父母带到了世上,一手塑造而成;孩子不懂感恩,最深的根源在于父母。
也不管自家条件怎样,委屈自己,也要让孩子享受到最好的,只为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不用干那些费时的家务活,不必读那些“无用的闲书”;久而久之,孩子觉得自己的时间很“宝贵”,父母的时间很廉价。
父母一味地付出,只会把孩子的欲望,撑得无限大。
他们习惯于被父母,甚至是祖父母捧在手心,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就很难感念父母的好。
好的教育,要让孩子懂得父母的不易,生活的不易。
只有对父母的付出感到动容,才会在内心种下感恩的种子,在未来生根发芽。
这种念头一旦在脑海萌芽,就会把孩子的未来,当成人生最大的期待。
于是,父母会仔细规划孩子的未来,要学什么最有利,做什么最值得,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看似处在家庭的重心,却又身不由己,这是孩子最大的委屈。
父母美名其曰,“你不懂,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微信公号:国学生活】
这类孩子,由于父母“包办”的事情太多,没有自己的责任心;家庭一旦遭遇变故,或是未来遇到什么挫折,往往不战而退,成为人生的逃兵。
其实,对任何人而言,责任心都比能力重要;能力可以外求,但没有责任心,事情往往还没开始就黄了。
父母的爱,并非无穷无尽,适当放手,让孩子学会自我承担责任,才会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进而滋养出一颗感恩之心。
没有什么经历,是无用的。恰恰是那些琐碎的事情,教孩子懂得勤奋的重要,付出的可贵,珍惜的含义。
为人父母教育最大的误区在于:只要孩子有能力,似乎所谓的感恩、教养,是微不足道的,长大后自然水到渠成。
能力的确可以快速培养,但教养是水滴石穿的结果,很难“速成”。
我们不能等孩子长大、定型,才惶惶然教给孩子什么是感恩,什么叫孝顺,那样太晚了;孩子的偏见早已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他们只知道,好东西要独享,丝毫不会自私得羞愧。
古人有孔融让梨的故事,其实是在教孩子懂得感恩,也是在教父母,如何培养出感恩的孩子。
平时有什么好吃的,不要让孩子“独享”,而是“要求”分享给父母一部分;
孩子有什么烦恼或挫折,多些倾听,多给建议,而不是代替孩子解决;
所谓孝顺,所谓感恩,光动嘴皮子孩子是无法领会的,必须把教养根植于生活习惯,才容易融入骨子里。
父母爱孩子是本能,但教会孩子爱人,懂得感恩,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