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丨为什么会有人选择?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6-05 09:59:46


记得早年看过一部电影,题为《钢琴师》,影片讲述的是二战时期的波兰,一个年轻的钢琴家因为战争失去了原本精致的生活。

,让他失去了热爱的事业;随后他的犹太人身份让他跟心怡的姑娘失之交臂;接着举家流离失所,。

 

这是二战中犹太人的标准经历,进了集中营后,能做的也就是等死了。但是年轻的钢琴家没有放弃,为了求生,他舍弃家人,逃离集中营;光嫩的纤手去搬砖,挖土豆;

在爱慕的人面前低声下气,祈求庇护;,殊死搏斗,自己却懦弱地躲在角落里观望,卑微地活着,吃发霉的土豆。又像老鼠一样在废墟中逃窜,找一切能充饥的食物。


最终,钢琴家重获新生,他虽然失去了之前的一切,但他可以作为一个钢琴家重新出发,因为生命可以创造一切。

 

当年《钢琴师》获奖无数,包括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改编剧本等多项大奖,然而,他背后还有一段更为残酷的故事,却鲜为人知,是关于它的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


波兰斯基也是犹太人,早年命运多舛,母亲死于奥斯维辛集中营,这是他童年挥之不去的阴影,但却不是他人生中最大的灾难。

1968年,他与著名影星,25岁的沙朗·塔特结婚,第二年,怀孕八个月的塔特在家中待产,不料却惨遭突如其来的杀害,身中16刀,腹中胎儿被刨出体外,鲜血淋漓地曝尸于地板之上。

 

很难想象当时的画面,我也不知道波兰斯基最后是怎么挺过来的,但我想能拍出《钢琴师》的人,是绝对不会选择的。


沙朗·塔特

 

说起,很多人都认为是一种疾病,但是它又毫无临床表现,所以很难对症下药。中国每年约有28万人死于,相当于沿海地区一个镇的人口,未遂的更是高达200万,其中以15到34岁的年轻人居多。

 

今年最轰动的一次事件,应该是甘肃省那个一家六口,28岁的母亲先后强迫自己的四个子女喝下农药,确认孩子们都能带走后,自己也毅然喝下。

最小的才三岁,应该不知道农药是什么,但是很乖,会听妈妈的话。最大的8岁,应该背书包了吧,开始不肯喝,学校里多好啊,多姿多彩,再大点就能谈恋爱了呢。

但是迫于母亲的暴力,还是屈服了,毕竟弟弟妹妹,还有妈妈都走了,活着多孤独呀。


镇上下班回来的丈夫得知后,我想那种感觉跟天塌下来应该没差吧,而且塌下来还是刚好只砸中自己一家,于是也跟着去了。

 

消息出来后,很多人责骂这个母亲太自私,自己不想活,何必害死无辜的孩子。但是我觉得没有设身处地的经历过,真的不好评价,其实很多年轻人都无法想象在同一片蓝天下,还有这样的家庭,经历着这样的磨难。

 

试想一下,一个没有文化的农妇,抚养着四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每天还有忙不完的农活,日复一复。回到家,打开电视,里面衣着光鲜的人物,出入在摩天大厦,品尝着鲜美的食物,谈着若即若离的爱情,她是否会想,我和他们真的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吗?


也许正是这种落差带来的绝望,加上邻里间的冷漠,让她决心要带孩子们从新来过。但是我不相信有来生,所以才替这些孩子难过,也替他们不值,因为这种落差不会因为的她们的愤然离世而丝毫改变。

 

三个来月过去,这件事也逐渐淡出人们视野,却又出现一起女记者因未婚夫出轨而跳楼身亡的新闻,上了热门头条。


死者段某才29岁,与男友潘某相恋一年多,本打算结婚,已见过父母,不料因第三者插足,写下感人微博后,愤然跳楼。

 

相比起前面那一家六口,段某的理由真的不值一提,但是她为何还是选择了轻生呢?她说今生今世你欠我一份情和一个已经承若好的未来,我走了,带着我们的爱走了,我不舍得它逝去。

 

其实在情伤中放不下的往往不是那个人,而是那段感情。所以留住这份感情就是她说服自己的原因。但真正给足她勇气跳下11层高楼的,应该是恨,她想让这个男人内疚一辈子,让那个女人被世人唾骂。

 

然而事情的结果应该是让她失望的,潘某第一时间就说二人已经分手,这是想撇清关系,说明这个人多么薄情寡义。接着,他又说房子是自己家全资买的,装修也是自己弄的,就是想打破婚房的说法,如此厚颜无耻之小人,真心替段某不值,如此一来,真正因她难过的只有父母了,这就是你想要的结果?

 

说到父母,我觉得其实还是有点责任的,拜托你们不要把子女当成盆栽一样小心翼翼地去保护,从出生到学校,再到社会,什么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到头来孩子一点抗压能力都没有。

为什么不让他们勇敢地去做自己,去谈恋爱,做喜欢做的事情,让他们经历风雨,累积经验教训,才不会因为一个情人而要死要活的。


------------

by  太阳雨

来自微信公众号  虚欢纪


这个是公众号虚欢纪的二维码,它还在连载原创新武侠小说哦,喜欢的可以关注一下。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