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光亭,1973年生。甘谷县谢家湾乡大坪村人。 现谋职于甘谷县某中学。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上学时喜欢写作文,教书后喜欢给学生写示范作文,慢慢地热爱写作.
【点击播放,边听边看】
甘谷美景大像山
文|张光亭
如果给甘谷境内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排名,大像山当之无愧首屈一指。前几日大像山春游会,一个朋友不无自豪的说,在他看敦煌莫高窟远没有甘谷大像山好。我至今还没朝拜过莫高的文艺圣殿,它在文人心中的地位自然不是大像山所能企及。在人文科学领域,最早被世界认可的只有三种学问:甲骨学、敦煌学和红学。但在六十万甘谷人的心里,大像山的地位还真是莫高窟无法比肩的。
千百年来,大像山一直挺拔的守护在甘谷县城的西南,让人亲近,讨人喜爱。大多有宗教色彩的名胜古迹,如蓬莱瀛洲、泰山峨眉一类,要么立于上直插霄汉、隔天蔽日的高山绝峰之上,要么身处人烟稀少、玄远飘渺的幽谷深壑之中,氤氲着一种神秘的气息,让普通人望而却步。大像山却让高远的宗教精神走向世俗生活,与芸芸众生结下不解之缘,大像山很像甘谷人,任天下英才乘风破浪尽显风流,他们只肩挑一担辣椒面,照样红红火火、热热辣辣勇闯天涯。
我坐在阳台上东望天门山或者西望大像山时,脑海中总浮现起一位年长朋友貌似认真的一句话:真的!!我的同事霍先生,是一位名师,前几日他在空间留言:低头不是认输,是要看清脚下的路;抬头不是骄傲,是要看见自己的天空。甘谷人抬头是为了看见指向精神天国的天门山和大像山;低头是为了吃香眼前那碗油泼辣子浆水面。
大像山的美,美在站立的位置。它往东距离人烟稠密、商旅云集的甘谷城不足千米之遥,山脚丝绸之路从古到今一直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往北一里渭河水波光粼粼,俯瞰百里渭河冲击原上,甘谷日子过得人吉祥安康、富足快乐。交通便利贴近百姓,使大像山一年四季香客如织。山下歇脚的旅客、田间耕作的农民,抬头擦汗间隙,能把大佛的圣容瞻仰的实实在在;夜晚,依山顺势而上的灯饰,也把大像山的轮廓在深邃湛蓝的天幕上,勾勒的线条分明。普天之下又有哪一处宗教圣境,日日夜夜美丽亲切的守护在老百姓的身旁?
大像山的美,美在厚重的景观内涵。整个建筑群落皆建于文旗山上。据记载,东汉初期文旗山因岗峦起伏,苍翠叠嶂,而成为风景名胜之地。北朝后,盛行,开始在此大规模修凿石窟,经历一代代能工巧匠的不断修缮营建,凝结一个个才华卓绝的艺术家的伟大创造,才建成今日依山脊一线分布,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落。各建筑错落有致,结构严谨,布局精妙,与巍峨峭拔的山势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景越上越佳,境越高越妙。无量殿以下以木结构建筑为主,尤以鲁班殿结构奇巧,八面玲珑,别具一格。无量殿以上以石窟为主。以大象窟为中心,东侧以松花崖为界,西侧以飞云岩为界,石头罅隙中横伸而出的白皮松,若凌空飞龙托起众多佛窟,幻若琼楼,翼若鲲鹏。
大佛殿位于窟群中部的山崖之巅,为一长方形圆拱形大殿,佛高23.3米,肩宽9.5米。身躯为半圆雕,比例匀称,神态自然。头部为大螺旋形高肉髻,眉间毫光若隐若现,细眉大眼鼻高腮丰,嘴大唇厚双耳垂肩,内着僧袛外穿袈裟,腰系一带胸前打结,左手扶膝,右手举起,做施拔众生印,善跏趺坐于方形莲台座上,坦胸赤足,脚踩莲台,雍容坦然,肃穆慈祥,含蓄深沉。大佛殿四周大小龛70多个,原有泥装悬塑像,为供养菩萨、伎乐飞天、罗汉、天王、力士、白鹤童、夜叉、人面鸟、莲叶、卷云等等,可惜岁月沧桑,风雨侵蚀加上认为破坏,今已寥寥无几了。
我们太多的名胜古迹,拆拆修修,修修拆拆,大像山也难逃此劫。甘谷大佛有个特点:上唇有蝌蚪状短须。前些年修复大佛,据说许多很有见地、很可爱的人反复讨论,想给大佛“剃”掉胡子。幸运的是最终没有落实。朝拜过古圣先贤,站在大佛脚下,可细赏石崖上开的无比火热灿烂棒棒花,也可俯瞰渭河原长势葱葱茂茂的五谷庄稼。人文景观鬼斧神工,自然景观巧夺天工;自然和人文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大像山神佛的很像甘谷人交情过命的朋友:时时可前去走走,事事可坦诚祈祷。我一次爬大像山,听见一个信徒喃喃祷告,内容大致是,希望儿子在上海“卖眼镜”别被警察抓!除了吉祥安康一帆风顺的祈祷,神佛们肯定接到过猪仔多下一个,买菜称旺一点之类祷告。佛家教义真谛在走向普世的心灵安慰和超度,在这点上,大像山的神佛达到了其它神佛无法达到的广度和高度。余秋雨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都江堰的水神是李冰父子。他们像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细细浸润着世俗人情,让普通人的生活染上了宗教式的光斑,让神话走向实际,让幽深的精神天国,帖近了大地,贴近了苍生。在这点上,大像山和都江堰,苏堤、白堤等名胜古迹有共通的特点。高妙玄远的神圣教义,离开普济众生的旨归,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大像山啊,真像甘谷儿女一处心灵的浴池,每次在那里走一回,我们的内心就清净一层,我们的眼睛就透亮一回。
2013年5月27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