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孟杨《乌鲁木齐记忆(组诗)》赏读//莫燅珠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7-14 14:48:21


【总第81期】

2017年第3期


孟杨组诗《乌鲁木齐记忆(组诗)》赏读


作者:莫燅珠


       诗人孟杨组诗《乌鲁木齐记忆》,选择了一组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地理风物来抒情达意,诗品力图从一些小的视角来窥视一方土地的记忆。
     《芦草沟》是新疆山川峻岭中最为常见的地名,可以说能长出芦草的山沟都可以叫芦草沟。该诗从雪山起笔,雪水融化,水草肥美,孕育了生命循环的一切,自然界由此生生不息。仰望雪山,享受雪山恩赐,诗人内心充满对大自然的敬畏。结句淘洗内心,实则是暗喻人们要懂得感恩,时时反思。
     《水磨沟》是借用一个叫水磨沟的地名来阐述一汪清水研磨生命不竭轮回的哲思。诗中出现的丝瓜,花朵、牛腿,粉黛,一切都是佛的花蕊,告诫人类应珍惜大自然赐予的一切,认知清澈之水对生命的重要性。而无意中出场的百岁老人张大爷,其实不可视为闲笔,人过百岁视为神,他是在提醒我们,只有珍爱自然的人心中才会有佛,也才会受到土地和神明的格外关爱。
    《雅玛里克》一诗中借用的雅山被当地人称为祝寿山,应灵山,因其常年浮沙不断,也称之为妖魔山。后来由于山下的乌鲁木齐河水泛滥,人们在雅山建起了镇妖塔来镇山锁水,以祈求盛世太平。诗歌巧妙地嵌入了传说典故,将旨意指向浮沙与心魔,而一场雪能镇住让人心绪烦躁的浮沙,却未必能镇住人类的心魔。结句含蓄地写出了人内心世界的争斗胜过自然界的复杂性,真可谓含蓄深沉,回味耐品。
     整组诗细细回味,暗喻出水、草、雪山是滋养新疆荒原的生命源泉,也是生命走向幸福的不可或缺的资源,诗句朴实如山,灵动如水,淳朴如雪,诗写毫不雕琢,却闪现出应有的思想光芒,给我们呈现出新疆大地独有的古朴旷远,读来似有石块敲击内心。



附:乌鲁木齐记忆(组诗) 
      文/孟杨


《芦草沟》
你说,八岁的那年五月
一场大雪救活了芦草沟的芦草
也救活了芦草沟河

河岸上挖出白胖的草根
治好了父亲的浮肿
让我不再骨瘦如柴

那个夏天,艳阳似火
一群野山羊踏着草香追来
神出鬼没,逃避着饥饿的眼睛

父亲开始早出晚归
院墙上挂上一张张羊皮
饭锅里有了草根炖羊肉

你说,从此以后
你敬雪花为神明
在下雪之前,先淘洗内心

《水磨沟》
一溪清水

打磨出水磨沟的石磨
磨砺出开悟世俗的佛经
磨亮万千生灵的眼睛

每年丝瓜开花的季节
年届百岁的张大爷
会把丝瓜秧子挂上土墙
让丝瓜长成牛腿的模样

张大爷说:在他打理丝瓜的时候
会看见一尊佛站上花蕊
采下一撮一撮的粉黛
深夜点燃,能照亮水磨沟

《雅玛里克》
忘记乌鲁木齐河水泛滥的人
忘不了雅玛里克山的浮沙

当浮沙像妖魔一样
自天而降,昏天昏地
一些心魔会在尘世泛滥
宝塔镇不住,河水洗不掉

一场大雪覆盖雅玛里克山
镇住浮沙,欲降心魔
有许多人站在雪花的背后
犹豫不决


作者简介:孟杨,原名孟兴杰,1966年6月出生于甘肃正宁,1993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电教系,现为新疆哈密人,长居新疆鄯善库木塔格沙漠之滨,游走于西部的沟沟坎坎,用山水陶冶情志.作品散见于《飞天》、《西部》、《诗选刊》、《散文诗》、《诗歌地理》、《绿风诗刊》、《诗歌周刊》、《休斯顿诗苑》、《长江诗歌》、《诗歌导刊》、《未名诗人》(诗刊社)、《北京诗人》等刊物,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陕西《西部文学》兼职副主编、山东《蓝陵诗刊》、中国诗歌网新疆频道编审。出版有诗集《戈壁与城市的对话》(合著),散文集《在戈壁深处行走》。


《〈红月亮〉诗刊年度精选(2016卷)》征稿


征稿要求:
1、每位作者精选3页(排版下来,约3——5首)本年度内现代诗原创代表作品,每首诗歌控制在30行之内。
2、所投诗稿,诗歌标题统一用4号宋体加粗,正文统一用5号宋体,并附100字以内作者简介(含姓名、出生年月,籍贯等等),诗歌一律左对齐排版。
3、附作者详细通联地址、邮编、手机号。
4、以上三点内容均放在一个word文档以附件形式发送至指定投稿邮箱,文档请以“红月亮诗刊年度精选2016投稿+作者籍贯和姓名”统一命名。
5、投稿邮箱:

(晓 犁)

(若清尘)
6、此精选本暂定收录80位优秀诗人作品,名额有限,报名从速,感恩支持!
7、截稿日期:2017年3月15日


一点资讯《红月亮诗刊》:

今日头条《红月雅集》:

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征文详情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