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王托弟的栖息地
王托弟的栖息地,一个文学爱好者的园地
◆ ◆ ◆ ◆ ◆
遇 见
文/石子
刘震云在他的小说《一地鸡毛》的结尾给主人公小林安排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的皮屑,柔软舒服,度日如年。黑压压的人群一齐向前涌动,又变成一队队祈雨的蚂蚁。”
作者对他这个安排的阐释是:生活是严峻的,那严峻不是要你去上刀山下火海,上刀山下火海并不严峻。严峻的是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琐事。”
当我们每一个人不知不觉陷落于柴米油盐中,那曾经有过的理想或精神的追求土崩瓦解、溃不成军的时候,谁的日子不是一地鸡毛呢?2015年,整整一年,我觉得就像过了一天,无法逃避的重复,滋生着深深的颓丧和苍白感,裹挟着无聊的一日三餐。
平庸是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梦想和情怀始终是那么遥不可及。
如果要说我今年的日子和往年有了不同,就是关注了一大堆各类公众号。那里就像一个窗口,让我看见了网络江湖的静默却喧嚣、萧瑟又热闹。
其中,“王托弟的栖息地”相比于很多大号实在算不得什么,却又很与众不同,那里原汁原味的家乡味常常令我情不自禁地驻足。出于那么一点惺惺相惜,我总是及时欣赏并分享着里边的文章。甚至很冒昧地去那里晒一晒好几年前自己涂抹的几篇文字。一来二往,我们好像已是熟识多年的故人。她待人的热情开朗,对文字的挚爱,令我感动。当我正在生活里逐渐掩埋着一点点残存的热情的时候,因为她,我又有了写写画画的好奇。她就像一面精神旗帜,呼啦啦地飘扬在大家一地鸡毛的生活上空,不断唤醒着我们很多人的曾经和过往。
我再次相信:人活着,总得有点儿高于生活的追求。或许还该有点儿问问风从哪里来,雨要哪里去的好奇吧!
在这样的年龄,还能相信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的一份遇见,也确实是需要勇气的。这也足见托弟人格魅力之强大!
因缘际会,在京培训的一个月时间里,我们有了数次亲密接触。
进京那日傍晚,她和一位老乡请我在簋街吃烤鸭。古色古香的餐馆,“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菜单都绽放出盎然的诗意。相聚短暂,相谈甚欢,淡淡昏黄的灯光,照出了浮世的温暖。
二次相见,我们漫步于南锣鼓巷。千年的街道向晚,一切都静静的等在那里。手捧又酥又脆的轰炸大鱿鱼,走在那有几分冷清的菊儿胡同、帽儿胡同里,好像并不显得不相合宜。石板小路,青砖青瓦,朱红色大门,或于门缝中细瞧,或驻足凝望,似乎望见了岁月的细痕,竟有恍若隔世的错觉。
佛说: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了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我也相信所有的遇见都是冥冥中注定。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很快会与人熟识起来的人,但与她的相见仿佛是故友重逢,是灵魂深处的相认相知。
三次相见:双井西北侠面馆,那是一碗浆水面的深情。那一夜,我看见了她超强的人格魅力。各行各业,男女老少,竟然能在她的召唤下欣然前往,话语间不离故乡情、故乡人、故乡事。她的故乡,岂止仅仅在嘴上?
离京前一天是中秋,她又约我去大观园里看秦腔,还带了她深情又帅气的老公小汪。
能在中秋之夜,在离家千里的京城听到慷慨激昂的秦腔,真的是百感交集。她热情地爬上舞台挤过去和李淑芳合影,高兴的合不拢嘴,眼前分明就是一个憨憨的老家小妹,怎会是一个准妈妈,一个京城的律政佳人呢?在夕阳下的街道上,被她拉着摆型拍照,我仿佛也一下子回到了上学的时候,燃起了当年和闺蜜逛大观园时拍照的热情。
她从来不掩饰自己对秦腔的热爱。她说无论多忙,都要读书、写字、看戏的。
我喜欢这个女子。
在偌大的世界,我相信能隔着千山万水、隔着千人万人发现并认出彼此,就是生命中一次美好的邂逅。天地光阴,从此多了一份温度,多了一丝光亮。雪小禅说过,好女子是有光芒的,但这光芒绝不刺眼,不伤害她人的眼睛。托弟就是这样的好女子。她就用这样有温度的光芒收获了人们对她的热爱和尊敬,成为秦安人眼里的一方风景,一盏明灯。
对于一个远离故乡、混迹京城的女子,在薄情的世界里书写深情,在匆忙的岁月里叙述悠闲,这一切注定是不易的。
她的散文集《回不去的故乡》,在预售时我就订了一册。说实话,当时我并不了解其内容,仅仅出于老乡的情面,出于对她的人的好感而已。但当我拿到书,慢慢读来,竟深深沉迷陶醉:字字饱含思念,篇篇皆有柔情。
乡关何处、人间天伦,在她的笔下,化为了对故乡对亲情最高的精神礼赞。有人说她假想出来的“故乡”欠缺灵魂,我想说的是那浓的化不开的爱,恰恰就是其灵魂。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我相信她这个从小干过各种农活、受过各种煎熬的陇城女子,早就深谙了故乡的苦难与艰辛。她对故乡的爱是大爱,她笔下的乡情、亲情、爱情是她对生活的一腔赤诚。那一碗浆水面、一群老绵羊、一声粗粝又柔情的秦腔、一墨“耕读第”,无不是对家乡思念的结晶。其中,《妈妈的病》、《父亲的喜好》,还有写姐妹的爱和矛盾,无不写尽亲情的温暖和沉重。
她说:“每个人都有繁花似锦的美好往昔,只消几天、几年、几十年,总归要静静寂灭,如梦无痕的。这是常态。可有些人总愿意抓着过去不放手,执拗顽固地沉浸在某个场景,并以此为所有念想的栖息之地,则是生命的悲悯之处。”她就是那“有些人”,故乡和亲情在她早已入骨入髓,她实在是对那片土地爱的深沉。
她说:“就算我执剑天涯内心深处最美的永远是家乡。”对故乡的难舍,就是她最最长情的告白。“人间至亲,不仅仅是血缘,太多的牵连,让我们苦中作乐、因祸享福,这是做人的凄楚,也是生命的守候。”
托弟生活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但这个大家庭充满了爱和温暖,给了她乐观和温情的本性,所以,书中关于家乡和亲情的文字是最精华最有生命力的。她的故事告诉了我,虫有虫存在的价值,鸟有鸟活着的意义,我们得找到一种方式,以抵抗生命的茫茫虚无。如果她只是美女,我无非多看一眼,而她最闪光的恰恰是才气、自信、坦诚和乐观。
故乡给了她一副古道热肠,无论飞多高走多远,她都在以一颗朴素热烈的心,为故乡唱着赞歌,那歌声清远优美、响彻云霄。她就是家乡一棵平凡的又惹眼的树,任时光荏苒,任芳菲开落,都在那千沟万壑间认真地立成一道风景。
喜欢她的《回不去的故乡》,有十分理由:一分她是美女,一分她是老乡,一分是我和她的缘分,一分是她的执着,六分是她文字的灵动、温暖和深情。
相逢不恨晚,懂得便是缘。
“此心安处是吾乡,我心安处即为家。”
明天很近,家也不远。愿清水河畔这个深情的女子,很快能与即将要来的宝贝,还有那勤俭持家的小汪,在京华大地上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或选用均须取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石子,甘肃省秦安县兴国中学教师。常行走在古老的村庄和在散着泥土气息的田野,爱喝浆水酸汤,爱听满腔豪气的秦腔。同事说我永远是甘肃的小土豆,土的掉渣;我说自己是石子,是铺路的。
PS:
如您想购买王托弟的散文集《回不去的故乡》一书,可添加王托弟本人的微信(微信号是:panke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