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道堂 | 一个教团体对社区建设的启示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7-24 07:57:40

点击文章上方西道堂关注此公众平台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管理体制的转轨,原来由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承担的一些社会职能开始分化并逐渐回归于社会和社区,社会居民原有的“单位人”属性逐渐淡化并像“社会人”过渡,、价值和功能也日益凸显出来。于是,社区已经由过去的单纯的居民居住点,转变为各种社会群体的集聚点、各种利益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社会矛盾的聚集点、人与社会的交融点和社会生活的支撑点。因此可以说,要构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健康运行和秩序良好的社会,社区建设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没有社区的安全、稳定和和谐,就不能构建安全、稳定和和谐的大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我国的社区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社区自治组织的建立,基础设施的建立,社区服的建立等等,但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社区意识和集体认同感淡薄,社区组织管理体系不完善,社区服务不完善,社区文化不完善等。

西道堂作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宗教社区,在其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一套较为完善的社区模式。西道堂的建立始自于甘肃临潭回民马启西1890年开设的“金星堂”,后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教的一个派别——西道堂。西道堂在创立初期就以教为纽带,占有一定地理区域,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所以西道堂可以称作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社区。马启西在传教之初,皈依者以穷人为多,他以“乌玛”为蓝本,通过集体主义的组织形式对社区进行高度的组织。西道堂首先是一个精神社区,以其特有的宗教思想凝聚许多。其次,西道堂是一个有着明确社会理想的社会组织,在社区内部倡导平等,有手工业、商业、宗教、教育、日常事务等明确分工。那么它的建立与发展对现在的社区建设有没有一定的启示呢?本文尝试以西道堂的历史现实发展为例,谈一谈当前我国社区建设需要改进或完善的地方。


一、社区集体认同的建构


社区集体认同是构成社区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一定区域内的居民对自己所在社区毫无认同感,那就构不成一个真正的、完整的社会共同体。

就西道堂而言,西道堂作为一个宗教社区,宗教对社区形成具有重要的整合作用,这种整合作用主要体现在社区居民对社区集体认同的构建上。西道堂的创始人马启西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以《》为号召,用教平等、团结、友爱的精神,把一大群饥寒交迫的团结起来,形成一个集体,达到一种社区认同,他们依靠宗教信仰维持社区秩序,使社区具有超常的稳定性。西道堂的集体生活人员,在统一的组织、统一的生活水平和统一的管理制度下共同生活,而且在西道堂的组织管理中尽量让所有人都参与到集体生活的不同层面,使群体内部在共同生活、共同劳作的前提下,获得一种集体感。这种集体生活培育了其内部集体认同的一致性,从而将其所有居民整合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群体。

社区是社区居民的社区,社区的发展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社区居民必须具有集体认同感,只有社区居民具备了强烈的集体认同感,才可能积极关心、并投入到社区建设中去,从而使各自参与社区活动的实践成为自觉的理性行为。主动承担作为社区居民的权利和义务,社区才有可能真正成为现代人的理想家园。因此,社区居民集体认同的构建是社区建设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当前的社区建设中,不一定像西道堂一样以宗教为纽带将整个社区团结在一起,可以发展具有特色的社区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现在的社区居民个人意识太强,通过组织这些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见面交流、共同参与的机会,慢慢提高居民主动参与这些活动的意愿。持续下去,使居民慢慢建立共识,培养认同,自然形成一个组织化的社区社会,处理涉及社区共同生活有关的问题,从而形成社区的凝聚力。

居民是社区的主体,任何社区发展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居民的参与。西道堂社区的发展离不开西道堂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在当前的社区建设中,社区要发展,就要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参与度,通过大家的共同参与,使社区居民获得一种集体感,从而完成社区集体认同的建构。首先,通过让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培育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居民的参与意识来自居民对自己在社区中的主体地位的确认,而这种主体地位的确认只有在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过程中才可能实现。其次,建立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建设和管理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需要掌握许多专业化的工作方法。通过让社区工作者队伍走向专业化,社区服务和社区活动多样化,吸引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来。最后,要创造条件,引导居民多渠道、多形式地参与社区事务。社区参与是全方位、多层次、多途径的,它不仅仅是指参与一些公益性的或有组织的活动,还包括对社区生活环境、经济事务、。通过改善社区的服务设施,提供必要的活动场地,让每个社区居民都可以从自己的需要和特点出发,选择不同的参与方式和内容。


二、社区组织管理的完善


我国社区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社区组织管理体系。如果组织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社区建设则无法依照时势发展的要求向前推进。

就西道堂而言,作为一个社区,其内部有一个自马明仁以来构建的严格的组织体系,这是西道堂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也是其激发和唤起其集体凝聚力的基础。历史上西道堂有集体户400余户,在道堂内集体经营商、农、牧、副、林各业,1901年,由于皈依者以穷人居多,西道堂创始人马启西劝导教生将资金集中起来经商务农,开发草荒之地,开始过集体生活,共同劳动经营,以临潭县城关为中心,建立了13个乡庄,分别是旧城农庄、卓洛农庄、长川农庄、他那农庄、坡岔农庄、白土农庄、新城农庄、汪家咀农庄、太平寨农庄、尕路田农庄、下藏农庄、什路农庄、敏家咀农庄。西道堂将一个大的社区划分为明确的13个区域,各区域内的社区居民分工明确,都为了建设西道堂这个大的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西道堂的发展给我们的经验是,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因为这是建设好社区的前提。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社区居民自治的原则,并考虑地域性、认同感和归属感等社区构成要素对原有社区做出适当调整,合理划分。这样的话,社区建设才会形成规模效应,才有利于优化社区资源配置,社区活动组织等。

西道堂社区在处理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时,秉承的是大政方针上绝对跟着政府走,但具体行动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行为模式,不隶属于任何政府部门或机构。改革开放后,西道堂根据新时期的特点,在发展个体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的同时,但也没有忘记走自己的传统的集体经济发展之路,以农业为基础,商业为主,牧副业共同发展。在现在的社区建设中,首先要明确的是社区居民委员会不是基层政权组织形式,不是政府机构或政府的下级组织,而是一个非政府的、维护居民合法权益、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要使社区居民委员会正常有效运转,必须赋予它一定的权力。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应结合机构改革,将适合由社区承担的公益性、社会性、群众性的职能下放给社区,而且要遵循“权随责转、人随事走、费随事拨”的原则。政府机关还应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学会指导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工作,学会依法处理协调政府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关系;社区自治组织要自觉地接受政府的工作指导,也有责任、有义务协助政府及其派出机构做好一些与居民利益相关的工作。

西道堂社区作为一个宗教群体,其内在的凝聚力并非仅仅是单纯的信仰的作用,其宗教领袖的人格魅力和能力,对群体的凝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除了宗教领袖之外,道堂内集体经营商、农、牧、副、林各业的管理人员和负责人等全力支持道堂宗教、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运转。对现在的社区建设,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社区建设的水平和质量。现在的社区工作者首先必须从原有的居委会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用新的视角、新的观念、新的姿态投入到社区建设工作中。其次要重视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程度,保证其具有相当的社区工作知识和技能。最后要做到关心所有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生活,在社会上树立尊重社区工作者的风气,切实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收入水平。要建立岗位补贴和养老、工伤、医疗保险制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切实稳定社区工作者队伍。


三、社区服务的完善


社区服务是当前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增强社区居民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关键。

就西道堂而言,西道堂社区为一完整的组织,其中的一切工作、生活、教育、婚丧、赡养等,概由道堂支配,所有道堂商业活动收入均为公有,悉用于本道堂建设、教育、及一切公共事业。这一宗旨充分体现了西道堂以善为本、修已爱人的思想;道堂收入费用支配的方式,体现了平等互爱的精神,从而给集体生活予以保障。改革开放以来,西道堂社区继承以往的优良传统,注重社区社会的保障与服务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与社会福利,特别是对最需帮助的老弱病残幼居民及生活困难较大的家庭,一贯从道堂的总收入中提取资金,给予救助。同时,他们还开展广泛的社会福利和公益服务,优化社会环境,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社区环境优美,无污染和脏乱差现象,尤其在拱北清真寺所在地更是一尘不染。西道堂社区对以往社会保障服务制度的延续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西道堂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社区组织应当整合全社区的资源,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紧紧围绕社区服务的内容,急社区居民之所急,想社区居民之所想,扎扎实实地为社区居民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为社区居民服务好,使他们切身感受到社区在他们生活中的地位,从而培养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社区文化建设的完善


社区要有文化,是因为社区自身也存在独具特色的文化作用,具体体现在社区能够提升民众的素养、构建新的人际交流联系、增加民众生活的种类、团结社区群众、推动社会发展等,具有较为显著的社会影响。

就西道堂而言,西道堂人作为文化载体的社区回族居民,很明确的将教文化作为本社区的社区文化,而且在西道堂人的思想里,他们明确的将自己作为社区文化的主体,是教培育了每个社区居民的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强化了民族内部群体意识和民族自我意识,成为社区内部凝聚力产生的主要因素,也是社区形成的内在动力。因此,西道堂就是在教制度作用下形成的回族社区,它以相对的社区形式,保证了回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在社区变迁过程中,注意吸收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社区文化。而这种社区文化的形成又对社区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每个社区都有具有自己特色的社区文化,要社区的全体居民都加入到社区文化的建设中去,要明确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要让社区居民明白他们是社区文化构建的主要力量,努力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社区文化建设的关键还是在于城市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认可,所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必须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市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果没有社区居民、积极的参与,就没办法形成社区文化建设的热潮,社区文化发展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树。这样创造出的社区文化才会发挥其实际效果,满足社区群众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需求,创造出充满活动的民众文化,不再是那些重视形式、毫无内容的社区文化。在完成社区文化构建后,不能重蹈以前的覆辙,半途而废,要把构建好的社区文化一直传承下去,让其成为本社区的符号,成为全社区凝聚力的精神源泉。

西道堂人还非常重视对社区居民的文化教育。“本道堂内之教民,除受回民教育外,并注重国家教育。无论农商各界子弟,小时均人本堂创办之县立第四高小学校受小学教育。学校一切不足之费概由本堂担任。学校虽属县立,本堂管理一切。毕业后,择其优良者而有志愿者,资送中学或大学。”这是从马启西就开始形成的传统,而且西道堂的教育并不是历史上那种典型的经学教育,而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教育。西道堂重视文化、尊重知识的优良传统在新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近几年来,道堂资助了一系列的学术科研考察,并为前去实习的大学生提供了经济上、物质上的支持,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西道堂还不断组织人员走出去,参加学术活动,参观新型企业,学习先进经验,为西道堂进一步的发展积蓄力量。

在徐琦等编著的《社区社会学》中,高质量生活的基础包括的6个社区的组成因素中就有一个是“教育机会”,而且从西道堂的例子中,也可以发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现在的社区建设也要重视本社区的文化教育工作,要将社区建设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化社区”。只有大力发展文化教育,才能够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为社区的稳定和发展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具体来说,条件好的社区可以利用社区的资源建立自己的学校,培养本社区居民。条件不够的社区,可以请一些学者给本社区居民讲学,也可以邀请社会上的一些行业精英来对本社区居民进行一些专业的技能培训和教授一些先进的经验,通过让社区居民不断的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社区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和细胞,搞好社区建设,可以提高对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能充分调动社区成员建设社会的积极性。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的安定和长足的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良好成绩的基层和必要准备。因而要提高对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而且清楚的了解和掌握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出适合的解决措施,继续完善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搞好社区建设是我国的长足发展提供保证,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支持。因而,必须搞好我国社区的建设,既要虚心学习别国的成功经验,也应当重视中国本土文化实践个案经验,通过汇集和弘扬这些个案经验,才能形成社区建设的中国经验。

(本文载《中国》2016年第4期)

----------------------

免责声明:本平台观点不能代表教西道堂,如有异议,请联系平台管理团队。

文章来源于网络,本平台无法联系到原作者,如涉及侵权请发邮件至xidaotang2015@sina.com 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涉及内容。

欢迎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文章上方西道堂关注此公众平台,我们将为您不定时推送优秀的文章以及最新的消息,希望能为您的生活带来一缕不一样的阳光。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