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高隐之幽情 · 郭长存迎新书展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7-12 09:25:54


郭长存

别署式农,号闰斋。甘肃景泰人。2008年-2016年期间修业于清华美院首届书画理论高研班、李知宝岩彩人物画高研班学习。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兰亭成员、九三学社中央画院成员、中国西部画院画家。2016年荣获白银市委市政府“凤凰文艺奖”一等奖。



身心托毫素,笔阵起雄风


师顺/文


郭君长存,温文儒雅之士,笃嗜翰墨,业余以诗书画印以自娱,十余年如一日,坚守砚田,甘于寂寞,淡泊名利,不辍耕耘。弱冠之年,即以其书崭露头角,观者无不称羡,诚可嘉可喜者也。



长存生于西北甘肃,长于书香世家。少年始习书法,尽览诸家法帖,临池不倦,用功甚勤;及长游学京师,遍谒当代名公,转益多门,受教甚深。于是焉眼界遂开,境界遂大,诗书画印,渐入佳境。


长存于诗书画印诸艺皆通。诸艺之中,又以书为妙。真草篆隶,中规入矩。犹以行草,颇为可观。点画之间,逸气飘洒;通篇之内,才情纵横。灵动处若群鸿戏海,惊涛裂岸;沉着者似老僧入定,衲子参禅。观其书笔笔着意,处处用心,便可知其用功之勤,更可想见其为人也。



长存余力偶为词章,多写新诗,间有古体之作,所作均直抒胸臆,不假雕琢,通篇生动自然,诙谐幽默。偶作小品文,独抒性灵,言简意赅、生动隽永,有清人袁枚《随园诗话》之遗风。


至于染翰丹青、篆刻金石,长存亦颇有心得。其画清雅可观,其印苍古沉着,令人见之则喜。噫!长存以弱冠之龄,而能兼此诸艺,实为难能可贵者也!然长存诸艺之妙,莫不源于其多年力学之功,其于艺事勇猛精进,手摹心追,含英咀华,孜孜不倦。故能胸罗万象,视通百家,笔走龙蛇,纵意所如。若非用功甚勤,岂可至于此乎?



庚寅清和之月,余与长存相识于边陲普洱。彼此一见如故,料想当属前缘。偶有闲暇,常常小聚。或谈书论画,或泼墨挥毫,切磋琢磨,相谈甚欢。长存于历代书家之掌故,当代书坛之轶闻,多了然于心,每每论及,口若悬河,实令我等于增广见闻之际,受益良多,其乐亦无穷也。


书乃妙道,法地参天。余虽于古今各帖多曾涉猎,然未能力行,怎可尽窥长存之堂奥。今信手写来,不过略承浅见。惟恐粗陋之笔,见责于高明;但愿长存之艺,早臻于化境。



长挥洒,存古风

东楼/文


我在北京师范大学读本科的时候,就认识了长存道兄。因为都在北京,所以经常会面,逐渐加深了了解。不久前一个朋友要做一个专题,约我为长存写点文字,我觉得很荣幸。尽管我才疏学浅,但仰慕前人“见贤思齐”的品格,于是痛痛快快地就答应了。


长存兄姓郭,号闰斋,生于陇中。我没有到过西部,所以很难想象甘肃的风土人情。但从和他的接触和对当地的耳闻,我觉得那里应该是一片充满了淳朴,直爽,实实在在的地方。就像清代的画家沈宗骞说的一样,“北方山水奇杰而雄厚,人生其间得气之正者,为刚健爽直”(《芥舟学画编》)。


我们因为书法而结识。记得第一次是聊起了明末清初的书法家王了望。那时我们还不熟,我无意中问了一句:甘肃的王了望你知道吗?他稍显诧异的看着我,然后如数家珍的谈起了那位三百年前的先生,于是,你一言我一语,我们的话匣子就都打开了。他博闻强识,话语间常常蹦出很多古今书家的奇闻逸事。因此在我印象中,他思维敏捷、温文开朗、谦虚好学,我也从他的聊天中受益颇多。


时光流转,随着学业工作的原因,他在各地奔波,碰面的机会逐渐少了。


2009年的一天,我的手机响起一个亲切而熟悉的号码,兄从滇南打来电话,邀我参加思茅市的一个书画募捐活动,数月后,他又在老家策划了首届“丝路重镇魅力景泰”全国书画邀请展。真没想到,在我读研的几年里他策划展览推动边疆文化建设、自身临摹创作都收获了不小的经验和成功,而且举办个展、出作品集,并广受好评。他回北京后,给我讲了很多外面的见闻,风趣生动的描绘会把听众也带进他的故事中。


言归正传,谈谈长存兄的书法才是本文的主题。

长存兄喜欢读历史,特好文学,在书法又尤为用功,因为他明白里面的道理,苏东坡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不然仅仅在笔法上做文章是入不了堂奥的。但有闲暇,手不释卷。临碑摹帖、钻研书艺理论。加之他又是一个极有天分的人,很善于总结前人经验,崇尚古代文人书家作书求内蕴的文化意味,使其作品带有不温不火、刚柔兼济的面貌。他喜欢草书,以《十七帖》《出师颂》《书谱》为宗。又善行书,主攻《祭侄稿》。汉魏刻石、宋人手札常置枕边、终年为伴。以此为源,时常用心,笔下高书不难矣。长存兄的平尺小字,或是长卷巨幅,皆经营有方,不落俗套,假以时日,定得真香。读他的作品就仿佛在听他谈书法,抑扬顿挫,滔滔不绝。每每让我想起《廿四诗品》中的句子:“惟性所宅,真取不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筑室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读兄近来的作品,则有“天风浪浪、海风苍苍”的美感。

长存兄嗜古又不脱离时代前音。从他的作品中,我能感受到他对古人笔法的细心揣摩、深入钻研。一点一画讲求来历,一偃一仰跟从古韵;牵丝连带生动灵活,枯笔胀墨合度攸宜。我想这和他的勤奋刻苦是分不开的。书高隐之幽情,发书卷之雅韵,旷达洒落,是他追求的格调。尽管我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已经和古人产生了巨大的差异,但对于学习传统书法的人来讲,我觉得还是“心向往之”的。每每和长存聊书法,他总会深深地赞叹前人书法的微妙之处,折服于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他醉心前人的文雅、超脱、旷达、酣畅,也正因此,他笔下所反映出的是一个行者绚丽多彩的世界。


我读过其他几篇有关长存兄的评论文章,都对他在书法方面的成绩褒扬有加,然而这些赞辞并没有让他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有所松懈,在他看来反而成了某种压力。由于我和长存兄交情颇深,所以我不愿用“成就”、“高度”这样的字眼再给他增加负担。因为他说过:书法的过程是为给生活带来更多的愉悦、希望!


作为他的老朋友,我祝长存道兄在书法的大路上越走越开阔,一步一个脚印,“日日新,又日新”!



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点击链接浏览历史消息


造化为师|中国画皴法来源



曾国藩楷书《竹游记》


王蘧常《急就章三跋》并释文


虞世南楷书集字心经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